Skip to content

config.txt中的视频选项

复合视频模式选项

sdtv_mode

sdtv_mode命令定义用于复合视频输出的电视标准。在原始的树莓派上,复合视频在 RCA 套接字上输出。在其他树莓派上,除了 Pi Zero和 Compute Module以外,复合视频与声音一起输出到 4 极 TRRS ("耳机")插座上。在 Pi Zero上,有一个标有" TV"的未填充标头,可输出复合视频。在计算模块上,可通过 TVDAC 引脚获得复合视频。 sdtv_mode的默认值为 0 。

sdtv_mode 结果
0 普通 NTSC
1 日语版 NTSC –无底座
2 普通 PAL
3 巴西版本的 PAL – 525/60,而不是 625 /50,不同的副载波
16 逐行扫描 NTSC
18 逐行扫描 PAL

sdtv_aspect

sdtv_aspect命令定义复合视频输出的宽高比。默认值为" 1"。

sdtv_aspect 结果
1 4:3
2 14:9
3 16:9

sdtv_disable_colourburst

将 sdtv _disable_colourburst设置为 1 会禁用复合视频输出上的 colourburst 。图片将以单色显示,但可能会显得更清晰。

enable_tvout(仅 Pi 4B)

在树莓派 4上,由于内部时钟相互关联和分配的方式,默认情况下禁用复合输出。由于复合视频需要非常特定的时钟,因此将该时钟设置为 Pi 4上所需的速度意味着与之相连的其他时钟受到不利影响,这会稍微降低整个系统的速度。由于复合视频是一种不太常用的功能,因此我们决定默认情况下将其禁用,以防止此系统变慢。

要启用复合输出,请使用enable_tvout = 1选项。如上所述,这将在很小的程度上不利地影响性能。

在较旧的 Pi 模型上,复合行为保持不变。

HDMI模式选项

针对树莓派 4B 用户的说明:由于树莓派 4B具有两个 HDMI 端口,因此某些 HDMI 命令可以应用于任一端口。您可以使用语法<命令>:<端口>(端口为 0 或 1 )来指定设置应应用到哪个端口。如果未指定端口,则默认值为 0 。如果在不需要端口号的命令上指定端口号,则该端口将被忽略。有关语法和替代机制的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在文档的conditionals页面的 HDMI 部分中找到。

为了支持双 4k 显示屏,Raspberrry Pi 4更新了视频硬件,这对支持的模式施加了较小的限制。请参阅 here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hdmi_safe

将" hdmi_safe"设置为" 1"将导致"安全模式"设置用于尝试以最大的 HDMI 兼容性进行引导。这与设置以下参数相同:

hdmi_force_hotplug = 1
hdmi_ignore_edid = 0xa5000080
config_hdmi_boost = 4
hdmi_group = 2
hdmi_mode = 4
disable_overscan = 0
overscan_left = 24
overscan_right = 24
overscan_top = 24
overscan_bottom = 24

hdmi_ignore_edid

如果您的显示器没有准确的EDID,则将" hdmi_ignore_edid"设置为" 0xa5000080"可以忽略 EDID /显示数据。它需要此异常值以确保不会意外触发它。

hdmi_edid_file

将 hdmi _edid_file设置为 1 将导致 GPU 从引导分区中的 edid .dat文件中读取 EDID 数据,而不是从监视器中读取。可在此处获得更多信息。

hdmi_edid_filename

在树莓派 4B上,您可以使用" hdmi_edid_filename"命令指定要使用的 EDID 文件的文件名,还可以指定将文件应用到哪个端口。这也需要hdmi_edid_file = 1来启用 EDID 文件。

例如:

hdmi_edid_file = 1
hdmi_edid_filename:0 = FileForPortZero.edid
hdmi_edid_filename:1 = FileForPortOne.edid

hdmi_force_edid_audio

将" hdmi_force_edid_audio"设置为" 1"会假装显示器支持所有音频格式,即使未报告支持 DTS /AC3,也允许通过。

hdmi_ignore_edid_audio

将" hdmi_ignore_edid_audio"设置为" 1"会假装显示器不支持所有音频格式。这意味着 ALSA 将默认为模拟音频(耳机)插孔。

hdmi_force_edid_3d

将" hdmi_force_edid_3d"设置为" 1"会假装所有 CEA 模式都支持 3D ,即使 EDID 并不表示支持该功能。

hdmi_ignore_cec_init

将" hdmi_ignore_cec_init"设置为" 1"将停止在启动过程中发送初始活动源消息。这样可以防止在重启树莓派时启用 CEC 的电视退出待机状态和频道切换。

hdmi_ignore_cec将" hdmi_ignore_cec"设置为" 1"会伪装成电视完全不支持CEC。不支持任何 CEC 功能。

cec_osd_name

" cec_osd_name"命令设置设备的初始 CEC 名称。默认值为树莓派。

hdmi_pixel_encoding

" hdmi_pixel_encoding"命令强制像素编码模式。默认情况下,它将使用 EDID 要求的模式,因此您无需更改它。

hdmi_pixel_encoding 结果
0 默认值(CEA限制为 RGB ,DMT限制为 RGB )
1 RGB限制(16-235)
2 RGB全(0-255)
3 YCbCr有限公司(16-235)
4 YCbCr已满(0-255)

hdmi_max_pixel_freq

固件和 KMS 使用像素频率来过滤 HDMI 模式。请注意,这与帧速率不同。它指定有效模式可以具有的最大频率,从而淘汰出更高频率的模式。可以在 Wiki 页面此处中的" CEA/EIA-861标准分辨率和时序"部分中找到所有 HDMI 模式的频率。

因此,例如,如果要禁用所有 4K 模式,则可以指定最大频率 200000000 ,因为所有 4K 模式的频率都大于此频率。

hdmi_blanking

" hdmi_blanking"命令控制当操作系统要求使用 DPMS 将显示器置于待机模式以节省功率时发生的情况。如果此选项未设置或设置为 0 ,则 HDMI 输出为空白,但未关闭。为了模仿其他计算机的行为,您还可以通过将此选项设置为 1 来将 HDMI 输出设置为关闭:所连接的显示器将进入低功耗待机模式。

在树莓派 4上,设置 hdmi _blanking = 1不会导致 HDMI 输出关闭,因为尚未实现此功能。

注意:当使用不使用帧缓冲区的应用程序(例如 omxplayer )时,此功能可能会导致问题。

hdmi_blanking 结果
0 HDMI输出将被消隐
1 HDMI输出将关闭并变为空白

hdmi_drive

" hdmi_drive"命令允许您在 HDMI 和 DVI 输出模式之间进行选择。

hdmi_drive 结果
1 普通 DVI 模式(无声音)
2 普通 HDMI 模式(如果支持并启用,将发送声音)

config_hdmi_boost

配置 HDMI 接口的信号强度。最小值为 0 ,最大值为 11 。

原始模型 B 和模型 A 的默认值为 2 。 B +型和所有更高型号的默认值为 5 。

如果您发现 HDMI 问题(斑点,干扰),请尝试" 7"。很长的 HDMI 电缆可能最多需要 11 根电缆,但是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要使用此高电平。

树莓派 4上将忽略此选项。

hdmi_group

" hdmi_group"命令将 HDMI 输出组定义为 CEA (消费者电子协会,电视通常使用的标准)或 DMT (Display Monitor Timings,显示器通常使用的标准)。此设置应与" hdmi_mode"结合使用。

hdmi_group 结果
0 从 EDID 自动检测
1 CEA
2 DMT

hdmi_mode

" hdmi_mode"与" hdmi_group"一起定义了 HDMI 输出格式。格式模式编号来自[此处]的 CTA 规范(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01033424/https://standards.cta.tech/kwspub/published_docs/CTA-861-G_FINAL_revised_2017.pdf)

要设置此处未列出的自定义显示模式,请参见此线程

请注意,并非所有模式都适用于所有型号。

如果hdmi_group = 1(CEA),则这些值有效:

| hdmi_mode |分辨率|频率|屏幕宽高比|注意事项 | --------- | --------- | ---------- | :-----------:| ------ | | 1 | VGA(640x480)| 60Hz | 4:3 | | | 2 | 480p | 60Hz | 4:3 | | | 3 | 480p | 60Hz | 16:9 | | | 4 | 720p | 60Hz | 16:9 | | | 5 | 1080i | 60Hz | 16:9 | | | 6 | 480i | 60Hz | 4:3 | | | 7 | 480i | 60Hz | 16:9 | | | 8 | 240p | 60Hz | 4:3 | | | 9 | 240p | 60Hz | 16:9 | | | 10 | 480i | 60Hz | 4:3 |像素四倍| | 11 | 480i | 60Hz | 16:9 |像素四倍| | 12 | 240p | 60Hz | 4:3 |像素四倍| | 13 | 240p | 60Hz | 16:9 |像素翻了四倍| | 14 | 480p | 60Hz | 4:3 |像素加倍| | 15 | 480p | 60Hz | 16:9 |像素加倍| | 16 | 1080p | 60Hz | 16:9 | | | 17 | 576p | 50Hz | 4:3 | | | 18 | 576p | 50Hz | 16:9 | | | 19 | 720p | 50Hz | 16:9 | | | 20 | 1080i | 50Hz | 16:9 | | | 21 | 576i | 50Hz | 4:3 | | | 22 | 576i | 50Hz | 16:9 | | | 23 | 288p | 50Hz | 4:3 | | | 24 | 288p | 50Hz | 16:9 | | | 25 | 576i | 50Hz | 4:3 |像素四倍| | 26 | 576i | 50Hz | 16:9 |像素四倍| | 27 | 288p | 50Hz | 4:3 |像素四倍| | 28 | 288p | 50Hz | 16:9 |像素四倍|| 29 | 576p | 50Hz | 4:3 |像素加倍|| 30 | 576p | 50Hz | 16:9 |像素加倍| | 31 | 1080p | 50Hz | 16:9 | | | 32 | 1080p | 24Hz | 16:9 | | | 33 | 1080p | 25Hz | 16:9 | | | 34 | 1080p | 30Hz | 16:9 | | | 35 | 480p | 60Hz | 4:3 |像素四倍| | 36 | 480p | 60Hz | 16:9 |像素四倍| | 37 | 576p | 50Hz | 4:3 |像素四倍| | 38 | 576p | 50Hz | 16:9 |像素四倍| | 39 | 1080i | 50Hz | 16:9 |减少落料| | 40 | 1080i | 100Hz | 16:9 | | | 41 | 720p | 100Hz | 16:9 | | | 42 | 576p | 100Hz | 4:3 | | | 43 | 576p | 100Hz | 16:9 | | | 44 | 576i | 100Hz | 4:3 | | | 45 | 576i | 100Hz | 16:9 | | | 46 | 1080i | 120Hz | 16:9 | | | 47 | 720p | 120Hz | 16:9 | | | 48 | 480p | 120Hz | 4:3 | | | 49 | 480p | 120Hz | 16:9 | | | 50 | 480i | 120Hz | 4:3 | | | 51 | 480i | 120Hz | 16:9 | | | 52 | 576p | 200Hz | 4:3 | | | 53 | 576p | 200Hz | 16:9 | | | 54 | 576i | 200Hz | 4:3 | | | 55 | 576i | 200Hz | 16:9 | | | 56 | 480p | 240Hz | 4:3 | | | 57 | 480p | 240Hz | 16:9 | | | 58 | 480i | 240Hz | 4:3 | | | 59 | 480i | 240Hz | 16:9 | | | 60 | 720p | 24Hz | 16:9 | | | 61 | 720p | 25Hz | 16:9 | | | 62 | 720p | 30Hz | 16:9 | | | 63 | 1080p | 120Hz | 16:9 | | | 64 | 1080p | 100Hz | 16:9 | | | 65 |定制| | | | | 66 | 720p | 25Hz | 64:27 | Pi 4 | | 67 | 720p | 30Hz | 64:27 | Pi 4 | | 68 | 720p | 50Hz | 64:27 | Pi 4 | | 69 | 720p | 60Hz | 64:27 | Pi 4 | | 70 | 720p | 100Hz | 64:27 | Pi 4 | | 71 | 720p | 120Hz | 64:27 | Pi 4 | | 72 | 1080p | 24Hz | 64:27 | Pi 4 | | 73 | 1080p | 25Hz | 64:27 | Pi 4 | | 74 | 1080p | 30Hz | 64:27 | Pi 4 | | 75 | 1080p | 50Hz | 64:27 | Pi 4 | | 76 | 1080p | 60Hz | 64:27 | Pi 4 | | 77 | 1080p | 100Hz | 64:27 | Pi 4 | | 78 | 1080p | 120Hz | 64:27 | Pi 4 | | 79 | 1680x720 | 24Hz | 64:27 | Pi 4 | | 80 | 1680x720 | 25z | 64:27 | Pi 4 | | 81 | 1680x720 | 30Hz | 64:27 | Pi 4 | | 82 | 1680x720 | 50Hz | 64:27 | Pi 4 | | 83 | 1680x720 | 60Hz | 64:27 | Pi 4 | | 84 | 1680x720 | 100Hz | 64:27 | Pi 4 | | 85 | 1680x720 | 120Hz | 64:27 | Pi 4 | | 86 | 2560x720 | 24Hz | 64:27 | Pi 4 | | 87 | 2560x720 | 25Hz | 64:27 | Pi 4 | | 88 | 2560x720 | 30Hz | 64:27 | Pi 4 | | 89 | 2560x720 | 50Hz | 64:27 | Pi 4 | | 90 | 2560x720 | 60Hz | 64:27 | Pi 4 | | 91 | 2560x720 | 100Hz | 64:27 | Pi 4 | | 92 | 2560x720 | 120Hz | 64:27 | Pi 4 | | 93 | 2160p | 24Hz | 16:9 | Pi 4 | | 94 | 2160p | 25Hz | 16:9 | Pi 4 | | 95 | 2160p | 30Hz | 16:9 | Pi 4 | | 96 | 2160p | 50Hz | 16:9 | Pi 4 | | 97 | 2160p | 60Hz | 16:9 | Pi 4 | | 98 | 4096x2160 | 24Hz | 256:135 | Pi 4 | | 99 | 4096x2160 | 25Hz | 256:135 | Pi 4 | | 100 | 4096x2160 | 30Hz | 256:135 | Pi 4 | | 101 | 4096x2160 | 50Hz | 256:135 | Pi 4 | | 102 | 4096x2160 | 60Hz | 256:135 | Pi 4 | | 103 | 2160p | 24Hz | 64:27 | Pi 4 | | 104 | 2160p | 25Hz | 64:27 | Pi 4 | | 105 | 2160p | 30Hz | 64:27 | Pi 4 | | 106 | 2160p | 50Hz | 64:27 | Pi 4 | | 107 | 2160p | 60Hz | 64:27 | Pi 4 |

像素加倍和四倍表示时钟速率更高,每个像素分别重复两次或四次。

如果hdmi_group = 2(DMT),则这些值有效:

| hdmi_mode |分辨率|频率|屏幕宽高比|注意事项 | --------- | --------- | ---------- | :-----------:| ------ | | 1 | 640x350 | 85Hz | | | | 2 | 640x400 | 85Hz | 16:10 | | | 3 | 720x400 | 85Hz | | | | 4 | 640x480 | 60Hz | 4:3 | | | 5 | 640x480 | 72赫兹| 4:3 | | | 6 | 640x480 | 75Hz | 4:3 | | | 7 | 640x480 | 85Hz | 4:3 | | | 8 | 800x600 | 56Hz | 4:3 | | | 9 | 800x600 | 60Hz | 4:3 | | | 10 | 800x600 | 72Hz | 4:3 | | | 11 | 800x600 | 75Hz | 4:3 | | | 12 | 800x600 | 85Hz | 4:3 | | | 13 | 800x600 | 120Hz | 4:3 | | | 14 | 848x480 | 60Hz | 16:9 | | | 15 | 1024x768 | 43Hz | 4:3 |与树莓派不兼容| | 16 | 1024x768 | 60Hz | 4:3 | | | 17 | 1024x768 | 70Hz | 4:3 | | | 18 | 1024x768 | 75Hz | 4:3 | | | 19 | 1024x768 | 85Hz | 4:3 | | | 20 | 1024x768 | 120Hz | 4:3 | | | 21 | 1152x864 | 75Hz | 4:3 | | | 22 | 1280x768 | 60Hz | 15:9 |减少落料| | 23 | 1280x768 | 60Hz | 15:9 | | | 24 | 1280x768 | 75Hz | 15:9 | | | 25 | 1280x768 | 85Hz | 15:9 | | | 26 | 1280x768 | 120Hz | 15:9 |减少落料| | 27 | 1280x800 | 60 | 16:10 |减少落料| | 28 | 1280x800 | 60Hz | 16:10 | | | 29 | 1280x800 | 75Hz | 16:10 | | | 30 | 1280x800 | 85Hz | 16:10 | | | 31 | 1280x800 | 120Hz | 16:10 |减少了消隐| | 32 | 1280x960 | 60Hz | 4:3 | | | 33 | 1280x960 | 85Hz | 4:3 | | | 34 | 1280x960 | 120Hz | 4:3 |减少了消隐| | 35 | 1280x1024 | 60Hz | 5:4 | | | 36 | 1280x1024 | 75Hz | 5:4 | | | 37 | 1280x1024 | 85Hz | 5:4 | | | 38 | 1280x1024 | 120Hz | 5:4 |减少落料| | 39 | 1360x768 | 60Hz | 16:9 | | | 40 | 1360x768 | 120Hz | 16:9 |减少落料| | 41 | 1400x1050 | 60Hz | 4:3 |减少落料| | 42 | 1400x1050 | 60Hz | 4:3 | | | 43 | 1400x1050 | 75Hz | 4:3 | | | 44 | 1400x1050 | 85Hz | 4:3 | | | 45 | 1400x1050 | 120Hz | 4:3 |减少落料| | 46 | 1440x900 | 60Hz | 16:10 |减少落料| | 47 | 1440x900 | 60Hz | 16:10 | | | 48 | 1440x900 | 75Hz | 16:10 | || 49 | 1440x900 | 85Hz | 16:10 | || 50 | 1440x900 | 120Hz | 16:10 |减少了消隐| | 51 | 1600x1200 | 60Hz | 4:3 | | | 52 | 1600x1200 | 65Hz | 4:3 | | | 53 | 1600x1200 | 70Hz | 4:3 | | | 54 | 1600x1200 | 75Hz | 4:3 | | | 55 | 1600x1200 | 85Hz | 4:3 | | | 56 | 1600x1200 | 120Hz | 4:3 |减少落料| | 57 | 1680x1050 | 60Hz | 16:10 |减少落料| | 58 | 1680x1050 | 60Hz | 16:10 | | | 59 | 1680x1050 | 75Hz | 16:10 | | | 60 | 1680x1050 | 85Hz | 16:10 | | | 61 | 1680x1050 | 120Hz | 16:10 |减少落料| | 62 | 1792x1344 | 60Hz | 4:3 | | | 63 | 1792x1344 | 75Hz | 4:3 | | | 64 | 1792x1344 | 120Hz | 4:3 |减少落料| | 65 | 1856x1392 | 60Hz | 4:3 | | | 66 | 1856x1392 | 75Hz | 4:3 | | | 67 | 1856x1392 | 120Hz | 4:3 |减少落料| | 68 | 1920x1200 | 60Hz | 16:10 |减少了消隐| | 69 | 1920x1200 | 60Hz | 16:10 | | | 70 | 1920x1200 | 75Hz | 16:10 | | | 71 | 1920x1200 | 85Hz | 16:10 | | | 72 | 1920x1200 | 120Hz | 16:10 |减少了消隐| | 73 | 1920x1440 | 60Hz | 4:3 | | | 74 | 1920x1440 | 75Hz | 4:3 | | | 75 | 1920x1440 | 120Hz | 4:3 |减少落料| | 76 | 2560x1600 | 60Hz | 16:10 |减少落料| | 77 | 2560x1600 | 60Hz | 16:10 | | | 78 | 2560x1600 | 75Hz | 16:10 | | | 79 | 2560x1600 | 85Hz | 16:10 | | | 80 | 2560x1600 | 120Hz | 16:10 |减少落料| | 81 | 1366x768 | 60Hz | 16:9 | 不在 Pi4 上使用| | 82 | 1920x1080 | 60Hz | 16:9 | 1080p | | 83 | 1600x900 | 60Hz | 16:9 |减少落料| | 84 | 2048x1152 | 60Hz | 16:9 |减少落料| | 85 | 1280x720 | 60Hz | 16:9 | 720p | | 86 | 1366x768 | 60Hz | 16:9 |减少落料|

请注意,有一个像素时钟限制。 RaspberryPi 4之前的型号支持的最高模式在 60Hz 时为 1920x1200 ,消隐减少,而树莓派 4在 60Hz 时最多可支持 4096x2160 (称为 4k )。另请注意,如果您同时使用树莓派 4的两个 HDMI 端口进行 4k 输出,则两个端口均限制为 30Hz 。

hdmi_timings

这允许为使用" hdmi_group = 2"和" hdmi_mode = 87"选择的自定义模式设置原始 HDMI 时序值。

hdmi_timings = <h_active_pixels> <h_sync_polarity> <h_front_porch> <h_sync_pulse> <h_back_porch> <v_active_lines> <v_sync_polarity> <v_front_porch> <v_sync_pulse> <v_back_porch> <v_sync_offset <a> <aspect_ratio>
<h_active_pixels> =水平像素(宽度)
<h_sync_polarity> =反转 hsync 极性
<h_front_porch> =从 DE  acitve边缘开始的水平前填充
<h_sync_pulse> =像素时钟中的 hsync 脉冲宽度
<h_back_porch> =从 DE 活动边缘开始的垂直后填充
<v_active_lines> =垂直像素高度(行)
<v_sync_polarity> =反转 vsync 极性
<v_front_porch> =从 DE 活动边缘开始的垂直前填充
<v_sync_pulse> =像素时钟中的 vsync 脉冲宽度
<v_back_porch> =从 DE 活动边缘开始的垂直后填充
<v_sync_offset_a> =零
<v_sync_offset_b> =零
<pixel_rep> =保留为零
<frame_rate> =屏幕刷新率,以 Hz 为单位
<隔行扫描> =保留为零
<pixel_freq> =时钟频率(宽度*高度*帧速率)
<aspect_ratio> = *

*可以将纵横比设置为八个值之一(选择最接近屏幕的值):

HDMI_ASPECT_4_3 = 1
HDMI_ASPECT_14_9 = 2
HDMI_ASPECT_16_9 = 3
HDMI_ASPECT_5_4 = 4
HDMI_ASPECT_16_10 = 5
HDMI_ASPECT_15_9 = 6
HDMI_ASPECT_21_9 = 7
HDMI_ASPECT_64_27 = 8

hdmi_force_mode

设置为 1 将会从内部列表中删除除由 hdmi _mode和 hdmi _group指定的模式以外的所有其他模式,这意味着它们将不会出现在任何枚举的模式列表中。如果显示器似乎忽略了" hdmi_mode"和" hdmi_group"设置,则此选项可能会有所帮助。

edid_content_type

将 EDID 内容类型强制为特定值。

选项包括: - 0'=EDID_ContentType_NODATA,内容类型为 none 。 -1'=EDID_ContentType_Graphics,内容类型图形,ITC必须设置为 1 - 2 =EDID_ContentType_Photo,内容类型照片 - 3 =EDID_ContentType_Cinema,内容类型电影院 - 4 =EDID_ContentType_Game,内容类型为 game

hdmi_enable_4kp60(仅限 Pi 4B)

默认情况下,当连接到 4K 显示器时,树莓派 4B将选择 30hz 刷新率。使用此选项可以选择 60Hz 刷新率。请注意,这会增加功耗并提高树莓派的温度。不能同时在两个微型 HDMI 端口上输出 4Kp60 。

哪些值对我的监视器有效?

您的 HDMI 监视器可能仅支持有限的一组格式。要找出支持哪些格式,请使用以下方法:

1.将输出格式设置为 VGA 60Hz(" hdmi_group = 1"和" hdmi_mode = 1")并启动树莓派 1 .输入以下命令以列出 CEA 支持的模式:/opt/vc/bin/tvservice -m CEA 1.输入以下命令以列出 DMT 支持的模式:/opt/vc/bin/tvservice -m DMT 1.输入以下命令以显示您的当前状态:/opt/vc/bin/tvservice -s 1.输入以下命令以从监视器中转储更多详细信息:/opt/vc/bin/tvservice -d edid.dat;。/opt/vc/bin/edidparser edid.dat

对默认 HDMI 模式的问题进行故障排除时,也应提供edid.dat

自定义模式

如果您的显示器要求的模式不在上表之一中,则可以为其定义自定义CVT模式:

hdmi_cvt = <宽度> <高度> <帧速率> <纵横比> <边距> <隔行扫描> <rb>
价值 默认值 描述
宽度(必填) 宽度(以像素为单位)
高度(必填) 像素高度
帧率 (必填) 帧率,单位 Hz
方面 3 宽高比 1 = 4:3、 2 = 14:9、 3 = 16:9、 4 = 5:4、 5 = 16:10、 6 = 15:9
利润率 0 0 =禁用边距,1 =启用边距
隔行扫描 0 0 =逐行,1 =隔行
rb 0 0 =正常,1 =减少消隐

可以省略末尾的字段以使用默认值。

请注意,这只是"创建"模式(组 2 模式 87 )。为了使 Pi 在默认情况下使用此功能,必须添加一些其他设置。例如,以下选择 800 ×480分辨率并启用音频驱动器:

hdmi_cvt = 800 480 60 6
hdmi_group = 2
hdmi_mode = 87
hdmi_drive = 2

如果您的显示器不支持标准 CVT 计时,则可能无法使用。

LCD显示屏/触摸屏选项

ignore_lcd

默认情况下,在 I2C 总线上检测到树莓派 LCD显示器时,将使用它。 ignore_lcd = 1将跳过该检测阶段,因此将不使用 LCD 显示。

display_default_lcd

如果检测到树莓派 DSI LCD,它将用作默认显示并显示帧缓冲区。设置" display_default_lcd = 0"将确保 LCD 不是默认显示,这通常意味着 HDMI 输出将是默认显示。通过从受支持的应用程序(例如,omxplayer)中选择其显示编号,仍可以使用 LCD 。

lcd_framerate

指定树莓派 LCD显示器的帧速率,以赫兹/帧/秒为单位。默认为 60Hz

lcd_rotate

这将使用 LCD 的内置翻转功能翻转显示,这比使用基于 GPU 的旋转操作便宜。

例如," lcd_rotate = 2"将补偿上下颠倒的显示。

disable_touchscreen

启用/禁用触摸屏。

disable_touchscreen = 1将禁用树莓派官方 LCD 显示屏上的触摸屏。

enable_dpi_lcd

启用附加到 DPI GPIO的 LCD 显示。这是为了允许通过并行显示界面使用第三方 LCD 显示器。

dpi_group,dpi_mode,dpi_output_format

dpi_group和 dpi _mode config.txt参数用于设置预定模式(上述 HDMI 使用的 DMT 或 CEA 模式)。用户可以以与 HDMI 几乎相同的方式生成自定义模式(请参见" dpi_timings"部分)。

dpi_output_format是一个位掩码,用于指定用于设置显示格式的各种参数。

有关使用 DPI 模式和输出格式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here

dpi_timings

这允许为使用 dpi _group = 2和 dpi _mode = 87选择的自定义模式设置原始 DPI 时序值。

dpi_timings = <h_active_pixels> <h_sync_polarity> <h_front_porch> <h_sync_pulse> <h_back_porch> <v_active_lines> <v_sync_polarity> <v_front_porch> <v_sync_pulse> <v_back_porch> <v_sync_offset <pixel> <aspect_ratio>
<h_active_pixels> =水平像素(宽度)
<h_sync_polarity> =反转 hsync 极性
<h_front_porch> =从 DE  acitve边缘开始的水平前填充
<h_sync_pulse> =像素时钟中的 hsync 脉冲宽度
<h_back_porch> =从 DE 活动边缘开始的垂直后填充
<v_active_lines> =垂直像素高度(行)
<v_sync_polarity> =反转 vsync 极性
<v_front_porch> =从 DE 活动边缘开始的垂直前填充
<v_sync_pulse> =像素时钟中的 vsync 脉冲宽度
<v_back_porch> =从 DE 活动边缘开始的垂直后填充
<v_sync_offset_a> =零
<v_sync_offset_b> =零
<pixel_rep> =保留为零
<frame_rate> =屏幕刷新率,以 Hz 为单位
<隔行扫描> =保留为零
<pixel_freq> =时钟频率(宽度*高度*帧速率)
<aspect_ratio> = *

*可以将纵横比设置为八个值之一(选择最接近屏幕的值):

HDMI_ASPECT_4_3 = 1 HDMI_ASPECT_14_9 = 2 HDMI_ASPECT_16_9 = 3 HDMI_ASPECT_5_4 = 4 HDMI_ASPECT_16_10 = 5 HDMI_ASPECT_15_9 = 6 HDMI_ASPECT_21_9 = 7 HDMI_ASPECT_64_27 = 8

通用显示选项

hdmi_force_hotplug

将" hdmi_force_hotplug"设置为" 1"会假使 HDMI 热插拔信号有效,因此似乎已连接了 HDMI 显示器。换句话说,即使未检测到 HDMI 监视器,也将使用 HDMI 输出模式。

hdmi_ignore_hotplug

将" hdmi_ignore_hotplug"设置为" 1"会假装未声明 HDMI 热插拔信号,因此似乎未连接 HDMI 显示器。换句话说,即使检测到 HDMI 监视器,也将使用复合输出模式。

disable_overscan

将" disable_overscan"设置为" 1"可禁用固件设置的overscan的默认值。左,右,上和下边缘的过扫描默认值对于 HD CEA模式为 48 ,对于 SD CEA模式为 32 ,对于 DMT 模式为 0 。 " disable_overscan"的默认值为" 0"。

注意:在此选项之后,仍可以应用任何其他附加的过扫描选项,例如overscan_scale或过扫描边缘。

overscan_left

" overscan_left"命令在屏幕的左边缘指定要添加到过扫描的固件默认值的像素数。默认值为" 0"。

如果文本从屏幕左边缘流出,请增加此值;否则,请增加此值。如果屏幕的左边缘和文本之间有黑色边框,请减小该值。

overscan_right

" overscan_right"命令在屏幕的右边缘指定要添加到过扫描的固件默认值的像素数。默认值为" 0"。

如果文本从屏幕右边缘流出,请增加此值;如果屏幕的右边缘和文本之间有黑色边框,请减小该值。

overscan_top

" overscan_top"命令指定要添加到屏幕顶部边缘过扫描固件默认值的像素数。默认值为" 0"。

如果文本从屏幕顶部边缘流出,请增加此值;如果屏幕的顶部边缘和文本之间有黑色边框,请减小该值。

overscan_bottom

" overscan_bottom"命令指定要添加到屏幕底部边缘上过扫描固件默认值的像素数。默认值为" 0"。

如果文本从屏幕底部边缘流出,请增加此值;否则,请增加此值。如果屏幕的底部边缘和文本之间有黑色边框,则将其减小。

overscan_scale

将" overscan_scale"设置为" 1",以强制任何非帧缓冲区图层符合过扫描设置。默认值为" 0"。

注意:通常不建议使用此功能:由于显示器上的所有图层都将由 GPU 缩放,因此会降低图像质量。建议您在显示器上禁用过扫描,以免图像被 GPU 和显示器缩放两次。

framebuffer_width

framebuffer_width命令指定控制台帧缓冲宽度(以像素为单位)。默认值为显示宽度减去总水平过扫描量。

framebuffer_height

framebuffer_height命令指定控制台帧缓冲的高度(以像素为单位)。默认值为显示高度减去总垂直过扫描量。 C4

max_framebuffer_height,max_framebuffer_width

指定允许内部帧缓冲区的最大尺寸。

framebuffer_depth

使用framebuffer_depth来指定控制台帧缓冲深度,以每像素为单位。默认值为 16 。

| framebuffer_depth |结果笔记| | --- | --- | --- | | 8 | 8位帧缓冲|默认的 RGB 调色板使屏幕不可读| | 16 | 16位帧缓冲| | | 24 | 24位帧缓冲|可能导致显示损坏| | 32 | 32位帧缓冲|可能需要与framebuffer_ignore_alpha = 1结合使用。

framebuffer_ignore_alpha

将 framebuffer _ignore_alpha设置为 1 以禁用 Alpha 通道。可以帮助显示 32 位的" framebuffer_depth"。

framebuffer_priority

在具有多个显示器的系统中,使用旧版(KMS之前的)图形驱动程序,这会强制特定的内部显示设备成为第一个 Linux 帧缓冲区(即/dev/fb0)。

可以设置的选项有:

显示 ID
主 LCD 0
辅助液晶显示器 1
HDMI 0 2
复合 3
HDMI 1 7

max_framebuffers

此配置条目设置可以创建的固件帧缓冲区的最大数量。有效选项为 0 ,1和 2 。默认情况下,在 Pi4 之前的设备上,此选项设置为 1 ,因此在使用多个显示器(例如 HDMI 和 DSI 或 DPI 显示器)时,需要将其设置为 2 。 树莓派 4 配置默认将其设置为 2 ,因为它具有两个 HDMI 端口。

通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其设置为 2 是安全的,因为只有在实际检测到连接的设备时才会创建帧缓冲区。将此值设置为 0 可以减少在无头模式下使用时的内存需求,因为它将阻止分配任何帧缓冲区。

测试模式

在继续正常启动操作系统之前," test_mode"命令在启动期间(仅通过复合视频和模拟音频输出)显示给定秒数的测试图像和声音。这用作制造测试;默认值为" 0"。

display_hdmi_rotate

使用 display _hdmi_rotate旋转或翻转 HDMI 显示方向。默认值为" 0"。

display_hdmi_rotate 结果
0 没有旋转
1 顺时针旋转 90 度
2 顺时针旋转 180 度
3 顺时针旋转 270 度
0x10000 水平翻转
0x20000 垂直翻转

请注意,90度和 270 度旋转选项在 GPU 上需要额外的内存,因此这些功能不适用于 16MB GPU拆分。

如果使用 VC4 FKMS V3D驱动程序(这是树莓派 4的默认设置),则不支持 90 度和 270 度旋转。屏幕配置实用程序为此驱动程序提供显示旋转。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此page

display_lcd_rotate

对于旧版图形驱动程序(Pi4之前的型号默认),请使用 display _lcd_rotate来旋转或翻转 LCD 方向。参数与" display_hdmi_rotate"相同。另见lcd_rotate

display_rotate

display_rotate在最新的固件中已过时,但为了向后兼容而保留了它。请改用 display _lcd_rotate和 display _hdmi_rotate。

使用" display_rotate"旋转或翻转屏幕方向。参数与" display_hdmi_rotate"相同。

disable_fw_kms_setup

默认情况下,固件会解析任何 HDMI 连接的显示器的 EDID ,选择适当的视频模式,然后通过内核命令行上的设置将模式的分辨率和帧率以及过扫描参数传递给 Linux 内核。在极少数情况下,这可能会影响选择不在 EDID 中的模式,并且可能与设备不兼容。您可以使用disable_fw_kms_setup = 1禁用这些参数的传递并避免此问题。然后,Linux视频模式系统(KMS)将解析 EDID 本身并选择适当的模式。

其他选项

dispmanx_offline

强制 Dispmanx 合成在两个屏幕外帧缓冲区中脱机完成。这可以允许合成更多的 dispmanx 元素,但速度较慢,并且可能会将屏幕帧速率限制为典型的 30fps 。

本文使用 eLinux Wiki页面RPiconfig中的内容,该页面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下共享/by-sa/3.0/)